沈文裕:琴声是他最真诚的表达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7-11-19 3:32:0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孟蔚红
采访手记(2007年11月14日 成都)
沈文裕从房里出来,个子不是很高,脑袋偏大,这让我猜想他的非凡大概就来自这颗看起来与众不同的脑袋。而沈文裕的清秀、羞涩、纯净,更让我想 起了采访过的音乐家薛伟、胡坤等。是不是浸淫于音乐世界的人都会变成这般气质呢?当然后者比沈文裕成熟多了,沈文裕的青涩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他刚满21 岁。
还有更大的疑惑。从一出房门就一直笑嘻嘻,采访开始就坐在一旁很少说话的沈文裕,哪有一点轻狂和怪异呢?这与我之前看各种报道、言论得出的印象大相径庭。那个沈文裕,“一个经常口出狂言、目中无人、急功近利的钢琴疯子,生活里又是一个离开父母就无法自理的低能儿。”
“他怎么和传言一点都不一样呢?”采访不久我就抛出了这个疑问。沈文裕的父亲肖元生说,很多人刚开始都是和我一样,但一接触沈文裕都转变了印象,“在音乐圈里要找到像他这么纯净的人,太难了。”
如此大的反差从何而来?采访的大部分时间变成了沈爸爸的申辩,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那句话又是怎么出来的,又怎么被断章取义报道出来的,又怎么被人误解。
和大多数少年成名的明星一样,沈文裕的父母包揽了除钢琴之外的一切事务,母亲涂镜屏照顾他的生活,父亲则对外,虽然现在沈文裕有师哥帮着做经 纪人,沈爸爸还是参与了沈文裕的很多事务。他说,他知道很多人是爱沈文裕的,但能真正为沈文裕负责,懂得沈文裕需要什么的人,目前为止,也只可能是他了。
沈爸爸沈妈妈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普通人家的儿子一样成长,独立,但是,生了一个像沈文裕这样的儿子,就注定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沈爸沈妈 从来很小心翼翼地提天才二字,但沈文裕从小表现出来的才能,似乎不用“天才”两字解释又实在是个谜。等到后来,音乐神童、莫扎特第二等二十多个来自国外专 业乐评和媒体给予的评价,才敢让沈爸沈妈确定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一个天才。
其实,沈文裕早就拥有对自己钢琴才华的绝对自信,这自信来自天赋异禀,也来自心无旁骛的钻研。即便如此,他也会说,大师每天要弹十小时,我弹六小时就够了。我说这话让别人听了一定又会觉得你狂。但沈文裕说,在音乐世界里,他是国王。
这也是让沈爸沈妈提心吊胆的地方。儿子是天才,有天才的绝对才华和自信,也有天才的笨拙和迟钝,但人情世故他几乎不懂。沈爸爸说,没办法,我 们一家人都这样直来直去,基因里的,他更变本加厉。在过去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只不过按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肯定,让媒体一渲染和夸张,一个轻 狂的、目中无人的钢琴疯子就出现了。现在有媒体采访,沈爸都要求在一旁,害怕沈文裕表达上又让人误解。
不过,这些对沈文裕伤害都不是很大,因为他不看报也不上网,甚至有本写他的书,他到现在都没看过。2005年11月定居成都后的两年,沈文裕 没有多少演出,显得相当沉寂,很多人都觉得沈文裕一定无聊苦闷死了,岂知沈文裕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自由幸福的时光,要抓紧享受。每天他睡到中午十二点 起,吃完饭,看一会儿《百家讲坛》——在国外待久了,觉得应该多补充中国文化的营养,然后开始练琴,晚饭后再练到十点左右,然后开始电影时间,有时连看两 部,到三四点才上床睡觉。
沈爸爸说,有人说沈文裕那么狂是急功近利,其实真不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弹琴,能让他自由自在做这些,他就很满足很快乐了。
沈文裕的生活是钢琴,事业是钢琴,生命也是钢琴。这是沈爸爸眼里的沈文裕。
其实我是老老实实做人的
回国,绝不是和老师闹翻
记者(以下简称记):沈文裕当初回国,好像引起了一场风波?
沈父:是,主要是我们坚持回国。德国八千万人口,又分散,一年没几场音乐会。老师虽然很喜欢他,但多多少少有点瞧不起中国人,虽然他想挽留我 们,我们却是铁了心要回来,一是我们家分开八年了,二是中国学古典音乐的氛围现在反而比欧美还浓,想回来做点事。再说沈文裕的启蒙老师刘建平临终前嘱咐过 沈文裕,要做最好的钢琴家,学成后报效祖国。沈文裕在德国的老师卡沫林在他的学业证明书上写的结束语是:欧洲已为他敞开了事业的大门,可他却坚持回国发 展。这就是我们回国的真实原因,根本不是外界说的和老师闹翻了才回国的。
“不会说”导致被“妖魔化”
记:回来又遭遇舆论风波,说沈文裕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沈父:哎呀,这简直把他妖魔化了。还没回国前,2005年,在重庆参加新年音乐会,十几个记者围着他问问题,出来全是耸人听闻的。“啥子是大师?我就是大师。”
记:说过这话没有呢?
沈父:话是这样的,问他喜欢的大师是哪个,他说喜欢米开朗,霍洛维茨,鲁宾斯坦,这些都是去世了的。记者又问在世的哪个是大师呢?他就说“我13岁在德国就有乐评说我是大师水平”。
记:还说自己是莫扎特第二?
沈父:他10岁在南非巡演,南非的媒体、BBC称他是莫扎特第二。他有二十多个头衔,每个都有来历。在国外不管哪个行业,优秀的与众不同的就是天才,很普通的名词。
记:还有惹起郎迷愤怒的,沈文裕说郎朗可以去演小品。
沈父:这报道出来后,当时现场有个摄影记者就出来辩护说沈文裕没说,他实际上是在说郎朗好,结果变成沈文裕建议郎朗去春晚演小品。(沈母:他羡慕郎朗的口才,说他去演小品不会差。)
记:看来沈文裕的表达是容易让人误解。
沈父:他秀不来,也不愿意秀。他的中文不好,表达有问题。小时候我们也不是不教他,还挨过打。我就是直来直去一个人,他就更变本加厉,又一直搞音乐,没接触社会。
记:这些对沈文裕有没有影响?
沈父:生活上是不受这些影响的。那本写他的书出来了,人家问哪个细节不对,他不晓得,这书到现在他都没看过,不关心,报纸也不看。
后勤的事比弹琴的事多
记:现在沈文裕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为什么没想过出国去和国外顶尖乐团合作呢?
沈父:这些都无法把握,在国内,我们的理想、要求,能在我们把握中实现,在国外要听人家的安排。我们不会为了挣钱毁了自己的才华。他现在也不缺钱,现在他就是教学生,东演一场,西演一场,也能生活得很好。
记:还有人觉得沈文裕应该独立起来,他现在在生活上这么低能不利于他的成才。
沈父:独立就完了,这个天才就完了,忙于事务,对付经纪人,还要他个人出国,演出完了那么累还要自己找吃的。每个突出的人物肯定要有很多人帮助,比如刘翔,郎朗,后勤的事比弹琴的事还多。
在音乐中我就是国王
记:你是不是觉得事业发展,琴弹好了,就行了?
沈:对头。
记:现在晓得没那么简单了吧?
沈:就是。
记:想过怎么改善一下吗?
沈:已经变坏了,改善呢,不容易了。定型了,没有后悔药了。
沈父:其实听他的音乐会就是最好的改善。音乐圈子像他这样纯净的人,很难找得出来。世俗这一套他不会,不喜欢社交,觉得吃饭很累,几个钟头下来,说的都是废话。
记:知道别人说你是怪人吗?
沈:夸张,耸人听闻。那时人都说贝多芬、莫扎特是疯子,肖邦是病汉,巴赫是土农民。说我也差不多,白痴,疯子,钢琴魔鬼,钢琴杀手。
记:你们全家肯定互相很支持。
沈父:是,互相打气,不管外头好大的压力,都要顶住,慢慢理解。我们不是要啥子东西,就是宽容。
记:沈文裕的朋友很少是不是?
沈父:没有敌人,跟所有人都可以来往,但跟别人交往,第一需要时间精力,第二太老实了要吃亏。
记:那些评论你真不在意吗?
沈: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说我脸皮比城墙倒拐厚,导弹都打不穿。
记:咋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
沈:要上台嘛,脸皮得厚。我思考逻辑性也较好,晓得别人说我是啥目的,没关系,说了还热闹些。
记:你心里有自己的音乐标准?
沈:在音乐中我就是国王。别个咋说我没关系,我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关在屋头练琴。
记:会为发展的事情苦恼吗?
沈:我的专业就是弹琴,别的我不管。我的老师卡沫林说,人出名名声会变坏,不出名就没这些事了。
记:你还是很自信自己的钢琴水平比别人高?
沈:钢琴方面我哪个都不怕。其实我是老老实实做人的,我说的都是老实话。如果我弹得不行,还说自己是最好的,这是真的狂。
他只要有琴弹就满足了
沈文裕的手握上去非常有力,有力得让我暗暗吃惊,它会来自对面这个看起来很清秀的男孩。21岁,这双手已经征服了世界。
天才起步
沈文裕出生于重庆万州,当时父亲在开书店。一岁多,他是光长脑袋,不长手脚。“这可怎么办?”父亲发愁。旁边的人说:“赶快去检查,这孩子发育畸形。”医生说,沈文裕的头再大一点点就是傻子了。
夏天的一个晚上,沈文裕的父母在家看《楚留香传奇》,第二天下午,他在玩具琴上将主题曲完整地弹了出来。父亲看到沈文裕在音乐上有些感觉,就 先买个电子琴给他,很快就学得没劲了。有一天沈文裕在别人家里第一次看到、听到钢琴,他入迷了。回到家,他郑重地对爸爸说,我要学钢琴。那一年,他5岁。
经人介绍,沈文裕拜师于重庆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刘建平,不到一年就考过了钢琴六级。一年后,在刘老师建议下,又转投四川音乐学院郑大昕门下。在郑老师独特的 教育方法指导下,学习更系统扎实。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沈文裕从没觉得练琴是件苦事,他不向父母提任何生活上的要求,也不羡慕同学的时尚东西,他只要有琴弹 就满足了。
小小的沈文裕在钢琴之路上一路狂奔。1995年,9岁的他在四川音乐学院开了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这是该校建院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沈文裕10岁就演奏了肖邦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及许多世界名家名曲,同年两次受邀去南非巡回演出,引起轰动。
拉三传奇
一次从香港演出回来后,沈文裕什么都没有买,从书包拿出来的,是厚厚的乐谱。他拿出其中一本兴奋地对父亲说:“这就是‘拉三’。”第二天,沈 文裕就把“拉三”初步弹了出来。当时他11岁,练习时间不到两个星期,拿下了世界上最难弹的协奏曲之王,而很多职业钢琴家终其一生努力都不能上台演奏这首 最难的钢琴协奏曲(据统计有13万多音符)。可在沈文裕手上,“拉三”却成了小杂耍。同年,沈文裕考入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学院。
在比利时的伊丽莎白钢琴大赛中,意大利钢琴家罗伯托·乔丹诺(获得伊赛第四名)几次对沈文裕半认真半开玩笑说:你还是人吗?我们每个选手都很紧张,就你感到好玩!
十八岁,沈文裕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上轻松赢得了第一名。
归国回蓉
沈文裕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却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国外经纪机构和某些钢琴权威出于各自商业利益考虑,始终没能给予他所认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待遇。2005年,还有半年就能拿到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毕业文凭的沈文裕中断学业回蓉,开始了自由演奏家的生活。
11月23日,沈文裕将在蓉举办音乐会,由此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肖元生说,对不善言辞的沈文裕来说,琴声是他最真诚深情的表达。
成都演出后,沈文裕受文化部邀请,将赴奥地利参加一个奥中文化交流演出。虽不是专场演出,但这是一次代表中国的演出,在父子俩看来,为国争光,报效祖国,也是当初他们毅然归国的动力之一。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